校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11-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太原科技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校长工作报告

校长 郭勇义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由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报告分两个部分:一是2014年工作回顾和总结,二是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请予审议。

二〇一四年工作回顾和总结

按照校党委和五届教代会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 一年来, 全校上下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和整改要求,以改进作风、强化管理、 提升效能、重在落实为主线,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大多数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具体如下:

一、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学生思想教育得到加强。深入推进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积极组织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发布了《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顺利通过教育厅评估。 全年组织辅导员专题培训和论坛5 次, 参加培训辅导员300 余人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诚信感恩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活动,全年组织人文素质报告50余场,评选优良学风集体163 个,进行心理咨询学生近200 人次,7000 余人次获得国家和省、校级奖励,10000余人次获得资助。

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推进。申报成功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 门,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 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3 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启动了2015 年本科生培养模式修订工作, 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学分认证工作。 制定和完善了《学分制教学及学籍管理办法》 、 《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等一系教学管理制度,组织进行课堂检查、试卷抽查、教学督导等千余人次,为教育秩序稳定和质量提高提供了保障。 召开了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 制定和出台了 《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华科学院积极推进“3+1”培养模式试点,努力提高二本C 类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竞赛活动卓有成效。全年校、 院级两级组织和支持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40余项,参赛学生300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300 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在全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竞技大赛、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兴晋挑战怀”等竞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还不断强化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改善工程训练中心条件。

招生就业工作继续推进。2014 年学校二本B 类以上招生4621人,专科招生499 人,研究生招生357人,二本C 类招生1198人,全校实际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4427人,办学规模创建校以来新高。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联系用人单位2000余家,走访用人单位180 余家,接待用人单位600 余家,发布就业信息10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30000 余个,与“七校就业联盟”联合成功举办了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截止11月底,2014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54%,整体就业率继续列全省高校前茅。学校还与麦克斯研究院合作进行了毕业生质量和社会需求分析, 为学校学科和教学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

文化育人氛围日益活跃。积极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 “印象科大”摄影展、校园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批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开展了“双赢杯”篮球赛、 “五四杯”足球赛、阳光冬季长跑等系列校园体育活动,涌现出大学生国旗班、记者团、自行车协会等许多优秀学生社团。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 开展暑期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山西省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电子屏、宣传栏等平台,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教学育人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学科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学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继续强化机械、材料学科群在人才梯队、学科内涵、平台条件、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 大力扶持管理、经济、法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发展。制定和论证了学校新一轮学科建设方案,目前已基本成型,明年正式实施。

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完成了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社会工作国家级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启动了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申报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新申报了知识产权、工艺美术学2 个本科专业,新申报成功法律、社会工作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新申报成功3 个工程硕士领域学位点, 使该类型学位点数达到全省最多的18 个,进一步稳固了学校重型机械特色学科的优势地位。全年成功主办承办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8 次,组织学术报告会40余次。

校区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其中南校区化工学院实现了专业硕士零的突破,本科专业总数达到6 个, 其中多数专业为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衔接紧密的新兴专业。化工学院还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导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均有了大的提升, 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晋城校区运行近两年来,先后在5 个学科12个专业领域招生,引进硕士学历教师近80人,出台了高薪招聘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政策,初步确立了学科建设方案和科研发展方向,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三、科学研究工作有了新的提升

科研总体规模稳中有进。全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3项,承担教育部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科技攻关计划、高校科技创新等项目12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进款合计1315.7 万元。受经济危机及企业对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动力不足的影响, 全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进款总计1000余万。

保持高水平项目不断线。全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全国高校思政研究成果二等奖1 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2项,山西省高校学校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 项、二等奖5项, 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全年共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其中,一、二区SCI35篇)、EI收录250 余篇、CSSCI收录30篇。

人文社科研究势头良好。全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 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2 项,教育部思政教育课题1 项,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项,省软科学项目19 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5项,省高校思政研究重大专项1 项、一般专项1 项,省社科联项目7 项,省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省教科院规划课题等6 项。人文社科类项目进款达到178.7万,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围绕制约科研发展的管理性、制度性问题 ,学校组织力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 广泛征集教师和科研人员意见, 强化效用评估机制和制度执行力度建设, 拟定了 《创新团队及科研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等政策措施草案,目前已经过几轮意见征求和修改工作准备出台。

四、师资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人才引进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工作方案》,全年共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 人。为急需学科引进“985”及行业重点高校硕士毕业生25名。成功申报“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 人,另有7 人已顺利通过了省委人才办的初审,全校“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将达到22名。借鉴“百人计划”模式,学校自行引进定期来校工作国外专家1 人。另新招收博士后人员12名,使在站人员总数达到了19人。师资综合结构更趋合理 。2014 年学校评审教授5 人,副教授25人,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433 人,占到专任教师比例的39.4%。全年共有17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30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73 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24.8%。另30 至40 岁教师占全校教师比例56%,40 至50岁教师占全校教师比例34%,中青年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比例的90%。

努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继续推进教师国内研修、国外访学、企业挂职即“三项计划”实施,出台了《教师企业挂职工作实施办法》 ,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教师技术、科研岗位挂职协议,首批10名教师即将派出。全年选派教师国内外学术访问、高级研修培训30 余人,150余名教师参加了岗前教育理论培训与考核。全年10名教师入选山西省“131”人才工程,1 人获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3 人获批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拟订了 《教师工作手册》,强化教师职业理想、态度、规范、作风、情操等师德师风修养。

师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继续推进与奥本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 丰桥创造大学、 卧龙岗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国际合作, 与德国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全年接待国外大学师生来访交流近40人次。派出近30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和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研修,选送了14名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10余名学生进入出国交流准备阶段。另聘请了外籍教师7 名,担外语教学、合作办学、研究生教学及教师外语培训等教学任务。

五、内部管理改革有了新的提升

大力推进章程草案制定。根据五届教代会四次会议的安排,学校成立了章程建设专项工作组,展开资料分析、调查研究、专项论证等工作,目前已形成草稿提交教代会讨论。章程建设突出依法治校的精神,按照“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原则,就学校权责、党政管理、学术管理、学院管理、 民主管理与监督等问题, 和师生员工权益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梳理、 构建和优化, 对一些制约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对推进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 对原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 重点研究解决了一些制约学校改革发展、 教职工反映强烈的漏洞和问题, 目前新版方案已通过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党委会研究审定。

加大财务审计工作力度。全年学校总收入4.9 亿元,总支出5.22亿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等财务工作制度,就预算管理、公务开支、重点项目、签核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规定。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出台了《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办法》、《固定资产审计办法》、《科研经费审计办法》等审计工作制度,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维修工程审计78次,累计为学校节约资金约571万元。

严格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大力推进机关职能部门劳动纪律、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的建设, 制定或修订学校层面各项制度22个, 二级单位规章制度224个。 开展了在编不在岗和编外用工专项整治工作, 清理出不在岗人员10余人,分别采取了限期返校、停发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等处理措施。学校积极推进公文、会务、接待、信息、 统计、档案、 资产管理等行政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

六、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空间拓展工程有效推进。按预定计划大力推进新校区土地手续及前期建设筹备工作。 其中新校区第一阶段南社村片区先后完成了环评、能评和可研报告审批工作, 体育场馆、 公共教学楼等子项目正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专项资金支持, 即将获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新校区线材厂片区拆迁平整和纠纷处理工作基本完毕,10 月份万柏林区政府正式向学校移交了太钢线材厂土地,已完成了环评、能评和单位方案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申报批复阶段工作。

晋城校区建设顺利推进。与晋城市政府合作以来, 晋城校区基本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在去年顺利完成9.74万平米建设任务的基础上, 今年5 栋教学楼、5 栋实验楼及室外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基本进入扫尾阶段,2 栋学生公寓楼已开工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学生活动中心、 校医院、 学生公寓等4 个拟建项目,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了零件原理、电子工艺等5 个实验室项目, 材料实验室、化学原理实验室、标准化考场等项目即将完工,另有电弧焊接实验

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9 个项目完成编制报批。

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全年投入近2100余万元,完成了主校区双线路增容供电改造、学生公寓电控改造、智能节电节能平台改造、住宅小区自来水改造,完成了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消防安全改造等工程,校内供水系统改造、旧锅炉房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之中。大力推进节能校园建设,自主开发和投入使用了一系列节电节水设备,代表山西高校完成了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申报工作。

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新购置图书7万元余册。制订了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建设方案,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网络资源虚拟化建设。通过 “一卡通” 系统建设,完成了校园网出口安全设备、 校园无线网认证系统等升级。 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集约化服务和无缝化监管,尝试引进后勤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努力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学、科研、实验和办公用房调整,有效压缩了学校领导与党政机关办公用房, 较大幅度地改善了一线教学科研单位的工作条件。 强化安全稳定工作, 全年进行各级各类安全整治、检查、演练40 余次,清理整顿了一批师生员工反映的校内交通、游商小贩、消防隐患等问题。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校工会、成教院、离退处、档案馆、中小幼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广大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大部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推动学校总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志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校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不少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还跟不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内部管理上还不能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科技原始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之前,学校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随着新校区工程的开工, 办学经费也面临着很大缺口等。 需要全校上下进一步团结一致,有所作为。

二〇 一五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同志们,2015 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既定目标和任务,校党委牵头于上半年进行了规划中期检查。同时对“十三五”规划工作展开前期论证和研判,推动学校两个前后发展阶段实现良好衔接,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和装备制造行业名校提供科学指导。

学校2015年度工作必须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十二五”即定目标和“十三五”启动意见,结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细化管理、强化落实为主线,重点推进治理结构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 “十二五” 规划落实,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如下:

一、以大学章程建设为载体,推进治理结构改革

章程是依法办学、 实施管理和履行职能的根本制度。 要以章程建设为载体,努力推进学校领导与决策体系、 学术治理体系、 民主管理体系、二级管理体制、师生权益体系等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建设, 努力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要以章程正式文本为依据, 加快章程配套性机构和改革方案的制定、 论证和实施工作,加快校内各级各类制度规定的废、改、立工作,加强章程相关的宣传、解释和推广工作。要以治理结构改革为契机,理顺权责关系,健全工作制度,推进校务公开,提升管理效能。

二、以 2011 计划建设为中心,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要以“2011 计划”建设为契机,进一步革新学科发展理念,创新学科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努力提升一批特色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强化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凝聚学科方向, 整合学科队伍,强化学科交叉,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围绕学科专业规划和学位点申报工作,着手新一轮学科梯队建设工程, 规范学科考核和管理,强化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果。 引导学科建设对学科团队、 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聚集效应,推进人才建设向高层次、团队化聚合,拉动创新平台和基地水平的提升。

三、以工程教育改革为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构建具有科大特色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加大实验室投入,保障实验教学经费,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坚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要继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要继续推进和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以科研政策优化为前提,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现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平台,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对高层次科研项目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争取在高水平大型科研项目方面有所突破。要结合行业和区域战略发展需求, 立足特色优势,打造特色科研成果。加大与大型企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更紧密、更务实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进一步优化科研政策管理,修订和完善科研经费和奖励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评估考核体系,保护和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以 新校区建设 工程为重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加快新校区土地手续办理和施工前准备工程, 启动新校区第一阶段南社片区所有项目, 争取新校区早日投入使用。 大力改善教师教学、 科研和工作条件,强化学生学习、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后勤法制化、智能化、节约化建设,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校园进程。进一步理顺晋城校区管理体制, 确保分校区建设与办学都取得实质性新进展。 继续推进与晋城市政府合作建设华科学院工作, 加快推进华科学院规范化建设步伐。强化分校区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分校区师资配置、实验设备及其它工作生活设施的配套。

同志们,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进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全校上下要以此为契机,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树立 “一盘棋” 意识,主动沟通配合,强化协调联动。要强化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确保学校政令畅通,步调一致。要针对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分解任务,明确进程,限时办理。要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推进校务公开,确保学校的意图能贯彻下去,师生的意愿能反映上来。全校上下要团结一致,奋发工作,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推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做出新的贡献,为建设特色鲜明和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全文完)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工会